X
老大公廟
早期來自漳州和泉州的移民,為爭地盤而引發械鬥,在死傷慘重之後,雙方才深覺後悔,並共同商議建立老大公墓,後更名為老大公廟。所以每年到了農曆七月ㄧ日,鬼門開時便會以隆重的儀式,開啟鬼門來祭拜亡靈,也因此活動,讓老大公廟於七月普渡時,聞名全台。台灣漳泉雙方的械鬥從清朝乾隆一直到道光,咸豐年間達到最盛。咸豐初年,基隆的漳州人和暖暖的泉州人以魴頂(今南榮公墓)為界,但彼此仍常因土地界限,水道灌溉、商業利益等問題結怨並發生衝突,甚至發生械鬥。咸豐3年(西元1853年)基隆的108位漳州人一起去襲擊暖暖的泉州人,但事前被暖暖的泉州人知情,在魴頂設埋伏,將108人全部殲滅,此事件成為基隆史上最慘烈的械鬥傷亡事件。後來經協調,將108人合葬於蚵殼港河畔,當時稱老大公墓,西元1855年起由基隆金、雞、貂、石四堡11姓輪流主普,開關鬼門即在此進行。日治時期,原址建海軍宿舍,老大公墓被迫遷至現址,並於1984年升格為老大公廟。老大公廟最主要的祭祀活動在農曆7月舉行,每年農曆7月1日下午時,會由廟宇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啟龕門以象徵鬼門開,直到農曆8月1日於「火燒大士爺」與「跳鍾馗」的儀式中關龕門,交接手爐後中元祭結束。
基隆市安樂區
基隆市安樂區樂一路76巷37號 ‧ 公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