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金門鎮總兵署

一、歷史沿革「清金門鎮總兵署」之原是明萬曆辛丑年(西元1601年)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,名為「叢青軒」.許獬,字子遜,號鐘斗,金門金城鎮后湖人,廿八歲中舉,三十二歲會試第一,殿試再舉二甲一名。清康熙十九年(西元1680年)設金門鎮總兵署,首任總兵陳龍,考量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,原有的千戶所城已不能使用,而后浦人丁旺盛等因素,在康熙廿一年將總兵署從金門城遷到後浦的「叢青軒」,之後經過多次改建,規模也屢有擴大,後來兩側有部分拆除始成現在規模。民國四年金門設縣,地方民眾俗稱「衙門」的總兵署,為金門最高行政中心,歷經金門縣公署、金門縣政府、行政公署、金門防衛部、福建省政府、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、自衛總隊部、警察局、臨時縣議會、行政院處理試辦兩岸通航事務金門行政協調中心等機關進駐辦公。八十五年四月動工規劃整修,使得原貎得以修復。二、建築特色為縣定古蹟,最大的特色是保留前清衙門形式。總兵署,有正堂,有貯糧庫,有官廳和案牘祠,廊分列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六部房,前有儀門,儀門前是大門,形制極為完整。氣勢宏偉的頭門,以及大堂、川堂、內署、內宅、廂房,為四進式兩廊式閩南四合院。總兵署前有寬闊的廣場,民間習稱為「衙門口」。院內榕樹遮蔭,庭院深邃,後院的「金門樹王」是全東南亞最大的木棉樹,樹齡約三百多年了。三、展示內容規劃後的總兵署,除大堂、內署明間、內宅明間以臘像重現昔日意象外,其餘各室規劃為總兵署的相關資料展示,各間展示內容如下:◆東科房(1):原是吏、戶、禮科房,現作為金門歷史源流與金門古代防務展示。◆東科房(2):原是吏、戶、禮科房,現作為金門歷任總兵在金門的事蹟及金門籍武將事略展示區。◆東將裨廳(1):叢青軒原主許獬的事蹟與金門防海圖。  ◆內宅左次間:清代武試意境展示。  ◆內宅明間:清代總兵家居會客情境-語音摸擬以臘像仿製總兵與夫人閒話家常的生活情境。  ◆內宅右次間:清代水師任務展示。  ◆內署右次間:清代兵制武職階序展示。◆內署明間:總兵與部屬議事情境-語音情境摸擬復原營年總兵召集部屬 幕僚商討事情的臘像情境。 ◆內署左次間:清代旗幟與武官服。◆東室:原為貯餉庫,整建後分陳列兩部份:(1)軍令、印信展示。(2)清代的誥敕與封贈制度及規制表。◆ 大堂:衙署大堂案桌及堂內擺設-是處理重要政務主要場所也是主持審判的地方。◆ 西室:原是貯藏王命及書籍之所,今連同地下室作為牢房及清代軍法與刑具 。◆ 大堂東西室展示館:地下牢房有臘像陳列。  ◆西耳房(1):清代水師兵器展示。  ◆西將裨廳(1):清代水師戰船展示。  ◆西將裨廳(2):清金門總兵署建築演變及模型展。  ◆西科房(2):原為兵、刑、工科房-現改為旅遊服務咨詢中心(內有販賣文化局書籍供遊客休憩閱讀,並提供文創藝術品及飲料販賣供遊客選購)。 

金門縣金城鎮

金門縣金城鎮浯江街53號 ‧ 公里